儿童-滨海无座测试
演出地点:深圳滨海演艺中心 歌剧厅
选座购买
选座购买
查看更多日期
收起
数量:
剧目介绍

出 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出品人:胡和平
总监制:李群
总策划:董伟
策 划:诸迪、赵雯、陶诚、林文增、翟桂梅、侯克明
监 制:明文军、燕东升、张亚峰、张会军、田彦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


编剧(执笔):贺敬之、丁毅
作  曲:马可、张鲁、瞿维、刘炽、煥之、向隅、陈紫

顾  问:郭兰英、王昆、乔佩娟
艺术指导:彭丽媛
  
演职人员名单


导  演:张奇虹
音乐总监:关峡
剧本统筹:黄奇石
指  挥:刘凤德
执行导演:朱亚林

乐队首席:曹欢

音乐编配:关峡、李文平、张宏光

排练教师:王起飞、李继奎、王靜

声训教师:王洪波

台词教师:孟昭宜

舞美设计:金卅

灯光设计:白文国

服装设计:阳东霖

造型设计:莽姍姗
   
喜儿(白毛女):雷佳、蒋宁
王大春:张英席、毋攀
杨白劳:高鹏
赵老汉:钱治国
王大婶:巨有燕
张二婶:王婷
李 栓:刘扬
大 锁:王杨
黃 母:刘海桃、于飞
黃世仁:武猛、郭煜
穆仁智:常通
   
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

《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由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于1945年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也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把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融合,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艺术风格上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的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在歌剧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歌剧《白毛女》通过佃户杨白劳父女与地主黄世仁围绕土地问题的冲突,历史性地将艺术表现目光投向农民与土地问题,以杨白劳被逼卖女自杀的悲剧命运、喜儿遭凌辱的凄惨遭际,向世人展现出这个在中国农村延续数千年的土地制度之残酷及其反人性的本质,从而把艺术针砭矛头直指“把人逼成鬼”的旧社会;而喜儿历经千辛万苦终获解放、恶霸地主黄世仁终得惩治,不但表明翻身农民获得土地是新社会之土地制度完全不同于旧社会的根本标志所在,也使得“新社会将鬼变成人”的昂扬主题成为亿万贫苦农民发自肺腑的由衷高唱。

201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之际,文化部组织开展了歌剧《白毛女》的复排工作,原作者贺敬之亲自上阵为剧本把关,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等担任艺术顾问,雷佳领衔主演。而在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时刻,这部民族艺术典范之作将再次登上舞台,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版本,超200人团队原班人马倾情出演。

 

故事简介

1934年大年三十,河北省某县杨各庄,风雪中,贫农杨白劳躲账回家,盼望与独生女喜儿过团圆年。正当父女俩其乐融融之时,地主黄世仁的管家穆仁智突然上门。黄家,黄世仁与穆仁智威逼利诱,用“驴打滾”的高利贷逼迫杨白劳卖喜儿抵债。杨白劳抗爭不过,被逼在卖身文书上按了手印,昏死在回家的路上。好友赵老汉发现昏倒在雪地里的杨白劳。喜儿和大春、王大婶也回到杨家一起过年、吃饺子。赵老汉讲起了当年红军的故事,令大春和喜儿心生向往。众人离去后,杨白劳含恨喝下盐卤,以死抗爭。大年初一,众人发现门外杨白劳的尸首。喜儿悲痛欲绝、抚尸痛哭。穆仁智带着狗腿子抢走了喜儿。

一个多月后,大春与大锁一起痛打穆仁智。大锁被抓,大春被逼远走他乡。喜儿在黄家备受折磨,好在有张二婶好心相助,勉強度日,无奈最终沒有逃脫对她垂涎已久的黄世仁的魔爪,终被奸污。喜儿悲愤万分,欲寻短见,被张二婶救下。黄世仁婚事将近,为避“家丑”,黄家拟将喜儿卖给人贩子。张二婶得知后,帮助喜儿逃出黄家。大河边芦苇荡中,追逐而来的黄世仁、穆仁智发现岸边一只喜儿的鞋,判定喜儿投河而亡。喜儿躲过劫难,逃进深山。

三年过去了,喜儿藏身山洞,因长期缺盐,浑身毛发变白,成为村民们传说中的“白毛仙姑”。风雨之夜,奶奶庙里,喜儿撞见并追打前来躲雨的黄世仁、穆仁智,被当成“鬼”。秋天,已是八路军的大春回到村中,当得知“白毛仙姑”的事情后,决定上山一探究竟。大春、大锁在山洞里追上喜儿,一番盘问之后,终于明白真相。喜儿、大春相认,悲喜交迸。“太阳出来了!...”大春带喜儿下山报仇。村口斗争会上,喜儿控诉黄世仁,村民们怒不可遏。黄世仁、穆仁智被送交人民政府公审法办。“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喜儿们在新社会里终于翻身做主人。

 

中国歌剧舞剧院

中国歌剧舞剧院是中央直属院团中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艺术剧院,内设歌剧团、舞剧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舞美部及剧目部、演出部等。剧院历史可追溯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6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并定名中国歌剧舞剧院,首任院长为著名作曲家马可,现任院长是陶诚博士。

剧院拥有郭兰英(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乔羽、赵青、刘文金、陈爱莲、吴雁泽、柳石明、徐沛东、山翀等著名艺术家及一大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剧院创作演出了百余部歌剧舞剧作品,其中,第一部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第一部民族喜歌剧《小二黑结婚》、第一部抒情歌剧《伤逝》、第一部民族舞剧《宝莲灯》、第一部汉唐舞剧《铜雀伎》均诞生于此。在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歌剧《原野》、舞剧《铜雀伎》作为全国民族歌剧舞剧的代表作品参演,这些剧目已成为中国歌剧舞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之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诸多外国首脑曾多次观看剧院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歌剧舞剧院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近年来创排了歌剧《红河谷》《星海》《号角》《林徽因》《刘三姐》《玉堂春》《盼你归来》《青山烽火》《老兵张富清》,舞剧《孔子》《恰同学少年》《赵氏孤儿》《昭君出塞》《李白》《英雄儿女》《到那时》,情景歌舞《四季情韵》,歌舞晚会《天边的祝福》,交响音乐会《丝路交响》,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国之瑰宝》,音乐剧《一爱千年》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力作。剧院还多次应邀赴欧、美、亚、非、大洋洲的许多国家进行交流演出,足迹遍布全球,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歌剧舞剧院以其经典的舞台作品、精湛的表演艺术和尖端的人才队伍,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

 

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成立于1951 年,自诞生之初,就始终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歌剧为己任。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浓厚的艺术氛围使歌剧团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了郭兰英、吴雁泽、柳石明等一大批优秀歌剧表演艺术家。近年来,歌剧团创排了一大批优秀剧(节)目,多次荣获“文华大奖”“梅花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国家级艺术大奖。

回首60 多年的辉煌历程,歌剧团在致力于民族歌剧的创作生产、传承创新同时,不仅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摇篮,还推动和引领着中国民族歌剧的健康发展。创排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窦娥冤》、《星光啊星光》、《古兰丹姆》、《伤逝》、《原野》、《杨贵妃》、《八女投江》、《青春之歌》、《红河谷》、《天鹅》、《号角》、《星海》、《林徽因》、《青山烽火》、《刘三姐》、《玉堂春》、《盼你归来》等几十部经典民族歌剧。歌剧团还兼收并蓄,学习并传播世界经歌剧、歌舞剧、音乐剧、合唱音乐会、歌舞晚会等多种舞台艺术作品,先后排演了世界歌剧经典作品《茶花女》、《罗密欧与茱丽叶》、《图兰朵》、《阿依达》、《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托斯卡》等;歌舞剧、音乐剧《花木兰》、《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焦裕禄》、《一爱千年》等;跨界融合作品《时光电影秀》;音乐会《黄河大合唱》、《杨门女将》、《岁月如歌》、《经典中外歌剧选段音乐会》、《情满中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勒第三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李斯特《浮士德幻想曲》、肖斯塔科维奇《森林之歌》、威尔第《安魂曲》等。多元化的发展给歌剧团开辟了更广阔的艺术道路和国际视野,更充分展示了歌剧团的国家艺术水准和专业能力,时至今日,歌剧团已成为中国民族歌剧领域的领航者,发挥出国家院团应有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受到各级领导以及文化界专家、观众的好评和喜爱。

歌剧团还先后出访了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士、加拿大、新西兰、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阿塞拜疆、巴巴多斯等国,在国际舞台上进行艺术交流。所到之处,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均受到观众的广泛赞誉,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艺术的窗口,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响应时代的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几代歌剧人不懈的追求。作为当代歌剧精神的践行者,歌剧团正在和这个伟大的时代一起成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为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

文艺精品,为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

 

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是国家级职业乐团,其渊源可追溯到延安鲁艺时期的中央管弦乐团。

乐团始终秉持中西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立足中国民族歌剧、民族舞剧音乐创作、演出,推广普及交响乐。曾担任多部中国民族歌剧、舞剧等剧目音乐演奏。

乐团在国际主流艺术舞台上显露风采,多次受邀出访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乐团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精湛的专业水准,在各项惠民、公益及商业演出中表现出众,受到广大观众和媒体高度评价。同时,还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大演出任务。 曾与小泽征尔、郑明勋、邵恩、吕嘉、李心草、汤沐海、张艺、多明戈、廖昌永、吕思清、陈萨、迪迪拜尔等音乐家多次合作。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评价说:“这是一支有活力、有经验而且而演奏技巧纯熟的乐团!"

乐团紧跟时代步伐,突出特色,以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多元包容的艺术风格,将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门类和样式的音乐,用交响音乐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华风彩、传播中国精神, 把更多、更美好的交响音乐作品奉献给国内外观众,走出一条交响乐中国化的创新之路。

精彩视频
温馨提示

滨海无座测试

演出日历
推荐演出

more